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三。但经济“大而不强”,经济发展的主推力还是传统要素。为实现我省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省委、省政府决定以新旧能转换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工作。那各地的开展情况如何?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指导下,山东省政府网、齐鲁网联合推出大型政务访谈,“聚焦新动能改造山东产业,展示山东实践,展现山东速度。”访谈将邀请17市市长走进直播间,就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进行充分解读,并与网友互动。本期邀请的是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

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


聚焦枣庄新旧动能转换


聚力打造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


凝心抒写枣庄新旧动能转换新篇章


  • 主持人:

    欢迎收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媒体访谈”,我是主持人真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媒体访谈”是由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指导,山东省政府网和齐鲁网联合主办,通过新媒体渠道,全方位宣传报道我省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果。如果网友有什么问题或者好的建议,都可以参与到访谈中来,您可以在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随时和我们交流。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李市长您好! 首先和广大观众和网友打个招呼吧。

  • 李峰:

    主持人好,广大观众好!

  • 主持人:

    咱们都知道枣庄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煤炭水泥是主产业。在枣庄新旧动能的对比非常明显。现在,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提出改变传统的资源扩张型经济增长模式,作为市长,是不是也感到“压力山大”?

  • 李峰:

    有压力,枣庄建市60多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形成了以煤炭、水泥“一黑一灰”为主导的工业结构。但是现在,随着能源需求结构的调整、生态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经济增长动能丧失生机,发展中的“短板”逐步显现。仅从产业结构来看,全市31个工业类行业中,21个为传统行业;全市纳税前50强企业中,煤炭、水泥等资源型企业仍占一半左右。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青黄不接,就会出现“空挡”“断挡”而不是“换挡”。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枣庄而言,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既是现实选择,更是唯一出路。

  • 主持人:

    也就是说咱们枣庄目前的31个行业中,旧动能占多数,新动能比例还是偏少。那么,如何做到由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换?

  • 李峰:

    枣庄要摆脱过度依赖资源发展的路子,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发展短板,落实省里提出的“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前段时间,我们围绕“为何转”“怎么转”“转得快”“转得稳”等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初步明确了“一三五”的工作路径。“一”就是一个目标定位:全力打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示范区。这个目标定位符合枣庄转型发展的实际,体现了枣庄的特色,也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认可。“三”就是激活供给侧“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引擎,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持续、稳定、强劲、绿色的“混合动力”。“五”就是做好五篇提升文章,即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企业培育提速度、品牌高端提价值。

  • 主持人:

    这几大措施的成效如何?具体体现在经济上是什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 视频: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枣庄生产总值实现1160.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7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10.64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466.37亿元,增长9.0%。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第二产业为52.6%;第三产业为40.2%。

  • 主持人:

    通过这个视频我发现,新旧动能转换几大措施取得的成果,在枣庄的经济结构中有一个明显的体现,比如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明显。下一步,我们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上是不是还要注入更多的活力?

  • 李峰:

    对,主要是创新能力要加强,以此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长期以来,枣庄创新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原创性技术成果少,科研成果的引进与转化层次不高,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要实现跨越追赶、弯道超车,必须借势、借智、借力发展。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理念,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把深化产学研合作作为突破口,先后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20多家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靠引进外部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内生动力。目前,全市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14个,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工作站32个。

  • 李峰:

    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创新载体建设:一是集中资源规划建设鲁南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前段时间,我们着眼搭建载体、筑巢引凤,在新城南部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鲁南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统筹布局枣庄学院新校区、浙大工研院、北中医医养结合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力求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样板区。像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该院是浙大“十三五”规划中全国布局的最后一个,也是浙大9个工研院中参与团队最多的。目前已经挂牌运营,1万平方米办公用房和12套专家公寓投入使用,第一批8家研发中心、50人的研发团队已经进驻,正在为我市智能制造、大数据、锂电等产业制定发展规划;16家由博导团队牵头的公司完成注册,与13家企业单位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到2020年,工研院计划建成10个以上研发中心,培育1到2家国家级研究机构,年实现科技转化产值20亿元以上。这对提升我市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像枣庄学院新校区项目,占地近2000亩,目前正在编制概念性规划,年内要开工建设。学校建成后,连同周边的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图书大厦、互联网小镇等项目,共同构成我市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作为“中华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我们将深入挖掘好枣庄的历史文化符号,发挥好这一优势,办好墨子文化节、鲁班文化节、国际石榴大会等重要节会,叫响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等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 李峰:

    二是重点抓了各类经济园区的改革创新发展。目前枣庄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各类特色产业园区12个,滕州经济开发区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特色互补的园区发展格局。下一步,我们将赋予开发区更加自主的发展权限,积极推行市场化管理、公司化运作,鼓励各个园区依托优势产业、重点企业,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引进更多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提升园区内涵、壮大园区实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渠道。积极引进创业种子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大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抓企业上市工作,2015年以来每年有1家企业在A股上市。像丰元化学这家企业,去年7月成功上市后,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新上3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实现了滚动式发展。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是通过努力,实现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 主持人:

    节目进行到现在很多市民发来视频,想和您互动一下,我们看一下说了什么?

  • 场外互动:

    我明年大学毕业,想回枣庄发展,可是枣庄的传统产业多,而我的专业是电子互联网相关,不知道家乡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是什么情况,对人才引进又有什么政策?

  • 主持人:

    我了解到枣庄市以企业和项目为载体,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这位大学毕业生想回家乡发展,枣庄的新兴产业是什么现状?

  • 李峰:

    首先,非常欢迎这位同学毕业之后回枣庄发展,家乡永远对你敞开怀抱。经过近年来的深耕厚植,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锂电、大数据、医药、光纤、节能环保等一批产业基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2家,产值同比增长17.5%。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两条:一是新技术引领,把前沿技术转化为高端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二是大项目带动,力求通过新上一个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快速发展。比如,中材锂电池隔膜。该项目总投资超过40亿元,投资强度近2000万元,是我市单体投资和亩均投资最高的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共新上12条锂电池隔膜和涂覆膜生产线,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8亿元,安置1100人就业。目前,一期已经试生产,8月30日中材集团专门举行了试生产推介会,下一步还将追加一倍投资新上二期生产线。项目采用中材科技自主研究开发的生产技术,产品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进口产品。比如,鲁南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两年前在枣庄还是空白,我们积极争取被确立为山东省内继济南、青岛之后的互联网一级主干节点城市的机遇,规划建设了鲁南大数据中心。总投资25亿元,初期规划面积180亩,建设机柜8000个,建设标准、机柜容量均达到领先水平。目前一期项目已完工,联通、电信公司已整体迁入,移动公司将于近期入驻,并与阿里巴巴、百度、中兴通讯、浪潮等互联网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为“智慧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结合“智慧枣庄”建设需要,首批32个业务系统、89个市直单位网站已全部迁入,“一个中心、六大平台、十六朵云”的“云上枣庄”框架初步形成,实现了政用、商用、民用的有机融合。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机遇,以鲁南大数据中心为载体,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等项目,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基地和区域性信息枢纽。

  • 主持人:

    嗯,李市长,刚才网友提到的人才引进问题,咱们枣庄有什么举措?

  • 李峰:

    感谢大家对枣庄发展的关注,先说一下人才方面的举措。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当前全国各地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为此,我市积极实施“四个一”行动,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枣庄创业发展,努力打造鲁南人才集聚中心。“四个一”行动,即“一圈”,就是打造“2.5小时引智圈”。以高铁2.5小时覆盖区域为重点,柔性引进周末专家、假期专家等,全力支持以技术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充分调动企业和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一院”,就是推进千人专家枣庄产业研究院建设。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牵头组建研究院,尽快再引进一批千人计划专家。“一工程”,就是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按照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学术创新三个类别,面向海内外引进培养10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养一批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目前,已连续两年认定表彰“枣庄英才”,累计奖励引导扶持资金3000万元,发挥了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一机制”,就是形成一套人才引进、培养、认定、管理、使用和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建设一批“拎包入住”式专家公寓,实现“筑巢引凤”。精准对接引进海外人才,促进枣庄籍人才回流,着力打造“智汇枣庄”品牌。比如,我们依托枣庄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采取托管共建模式,组建北中医第四临床医学院,不仅引来了专家名医,也带来了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的多赢。现在,每个星期都有十几名全国知名专家来枣庄坐诊,让枣庄市民和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京城的优质医疗资源。今年上半年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0%,市外就医者增长120%,业务收入较托管前实现了倍增。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持续深化,近期重点推动北中医国际中医健康研究院、百草园等项目建设,将带动医疗、养生、旅游、国际交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 主持人:

    现在我们来连线一下正在枣庄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记者***,看看针对新旧动能转换,咱们枣庄人民都关心什么,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好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您那边的情况。

  • 场外连线:

    好的,主持人你好,我现在是在枣庄12345市民服务大厅,对枣庄的发展,咱们枣庄市民非常关心。主要有几大类,一个是环境,希望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让枣庄更干净更美丽。另外就是工作的问题,市民觉得枣庄在转型的过程中,一些煤炭企业受到冲击,职工待遇都受到影响。职工想了解这些企业将来如何发展,自己的工作会不会受到影响?第三就是人才方面,有的市民提到,实现创新发展,根本的还要有人才作支撑,枣庄市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当然也有市民提出枣庄在旅游上打造了台儿庄古城,下一步在旅游业发展上还有哪些思路?

  • 主持人:

    人才的问题其实刚才已经解答了,刚才在连线中还有市民关注,咱们枣庄的传统煤炭行业将来会如何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冲击,会不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据了解,目前枣庄的传统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亟需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方面咱们是怎么考虑的?

  • 李峰:

    枣庄有130多年的工业历程,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这是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造提升好了就是优势产业、就是新兴产业,是财富而不是“包袱”。近年来,我们围绕化工、机床、纺织、煤电等传统产业,不断探索和丰富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引进掌握前沿技术的大型企业和高端人才,助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整合重组、产业链延伸,加快“产业智慧化”,实现“老树发新枝”。目前,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92个,计划投资441亿元,这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希望所在。 比如煤化工产业,主要依托滕州鲁南高科技化工园、薛城循环经济产业园,把产业链条从甲醇、煤焦油向烯烃、醋酸、煤基新材料等下游延伸,目前形成了11个产业链条。作为我市煤化工产业的龙头项目,一期总投资74亿元的联泓新材料,通过与中科院合作,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技术产业化,成为全国新型煤化工行业领军企业。近期,中科院和联想控股联合,要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由国科控股组建一个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把全国的技术力量集中到枣庄;打造一个化工新材料研发中试基地,计划将中科院下属14家化工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在该基地进行转化;设立一个3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力把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实施一个联盟、一个基地、一个基金“三个一”工程,枣庄有望抢占全国煤基新材料产业的制高点。 比如机床产业,我市机床相关产品有六大类、600多个品种,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超过700亿元。但是,产品的档次不高、附加值低,重复、分散、低水平的生产模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主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历时3年研制出我国首台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专用阵列机床,该机床产业化基地已落户枣庄,建成后年产各类阵列机床600台,可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30万个,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6亿元。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目前设备采购、科研人员招聘等正有序进行。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引进智能装配机器人系统技术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厂房改造、订购部分设备,预计10月份试生产。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加快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服务业等领域拓展,扩大“全国中小机床之都”的影响力。

  • 主持人:

    最后,请您简要谈一下对枣庄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有哪些期许。

  • 李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工程、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画出地形图、路线图、施工图,用“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推进、抓落实,以发展的“加速度”争先进位、加快赶超。同时,我们将切实增强责任担当,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维稳、金融风险防控、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山东“由大到强”“走在前列”做出枣庄应有的贡献。

  • 主持人:

    时间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李市长带给我们的权威解读!感谢大家的收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媒体访谈”,咱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