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联网+”助力终结“执行难”,彰显法治威严
“互联网+”助力终结“执行难”,彰显法治威严
  直播抓“老赖”,“执行攻坚”彰显法治威严
  齐鲁网   2017-06-28  15:22   作者:李兴会

  为破解“执行难”,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自2017年6月15日至9月25日,开展为期100天的“百日执行攻坚”专项行动。6月28日上午,现场执法队伍不仅包括了执行员、法警、单兵、公证人员等联合执法人员,还邀请了全国、省人大多名代表进行现场监督。整个执法过程通过齐鲁网、闪电新闻等多家全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8日)

  根治“老赖”的难点在哪里?在于“执行难”。

  201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老赖”黑名单公示系统,由此,将隐匿于阴暗角落的各行各业“老赖”们曝光在了公众视野里。与公示系统相配套的制度不断完善,“老赖”们的活动空间不断受到压缩。然而事实表明,由于未直指“执行”这一关键痛点,曝光所产生的震慑效应和执法效应也在递减,很多地方的“老赖”黑名单“人满为患”。而敦促“老赖”还债难、“讨债”难的棘手性问题困扰国人已久。通过这次集中抓捕,公众对法院执法工作的难度可见一斑。

  由此,全媒体直播系统为公众更好地了解法院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进而强化了全社会的依法治国理念。执行判决难,一直是民事债务诉讼领域的焦点。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公众却不一定理解。此次雷霆行动联合了多方执法部门力量,并通过广电等全媒体在线直播,呈现的场面极度震撼:不仅某些“老赖”们的丑态原形毕露,甚至某些场面一度险些失控……通过这一次直播,民众们更是可想而知一些年深日久的“钉子案”“骨头案”将会有怎样的执行难度。

  可即便如此,文明执法的尺度、严格执法的力度仍要牢牢把控。“执行难”背后的有关伦理、人情、法律边沿等问题都得以显现,更遑论案件堆积如山,这些现状无疑考验着执法队伍的智慧和应变能力。我们发现,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背后,一直是广大司法系统工作者在默默推进,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定依法治国信念,对法律工作者给予更多的支持。

  雷霆行动之严厉,更让我们看到了法治的威严。这次集中抓捕行动的队伍中,不仅有执行员、法警、单兵、公证人员,还包括了开锁、搬家等技术人员;不仅有直播摄像头,还有全国、省级多名人大代表。为应对突发情况,现场甚至可以直接连线直播间的专家,可以说准备充足、部署周密。此次行动的查封工作更是细致入微,除涉及豪华别墅、现金、财务账簿外,还细化到了电脑、U盘等零碎物件。所有这些让我们看到了这次亮剑行动敢于动真碰硬,以及要“铁腕治赖”的决心。

   “法无场外之地”。法治社会,“老赖”们久拖不决的“赖”,无疑是对法律严肃性和威慑力的挑衅。雷霆行动以凌厉气势和干脆果断,对这种“赖”进行了有力回击。“老赖”们纷纷落网伏法,更是大快人心。通过法治和舆论的双重发力,逐渐瓦解“赖”行为的生存土壤,进而重塑法治的威信。

  换个角度看,此次亮剑行动犹如一记警钟,对社会成员借贷行为要从严从谨具有警示意义。古人云:“纵是骨肉至亲,关着财物面上,就换了一条肚肠,使了一番见识,当面赖弄你算计你……”更遑论普通亲朋。我们也看到,很多“老赖”明明有偿还资本,但为逃避执行可谓用尽心机,甚至不惜拿小孩、老人做挡箭牌。可见,“老赖”现象,自古至今从未绝迹。

  每一个人在做出借贷行为的伊始,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乐观估计。借贷者只有从根源上把控好,才能预防后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既为司法工作“减负”,也从根本上保证个人权益不受损失。

  显然,放之于“百日执行攻坚”来看,这次雷霆行动只是开始。随着后续曝光力度加大、执法行动的推进,法治威严在彰显的同时,一些畸形的、扭曲的借贷行为也将会得到匡扶和矫正。“老赖”们接受法律严惩,也必将无影遁形。

  让“互联网+”终结“执行难”

  法制晚报  2017-06-30   作者:庞岚

  28日,最高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共同发起全媒体直播行动,对18起涉民生、金融典型案件的集中强制执行进行网络直播。此次行动涉及标的金额490万余元,共拘传、拘留“老赖”12人。据悉,本次行动有近30家媒体参与直播,超过1000万网友在线观看,2名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了法律义务。

  法院判决之后,“老赖”以“拖”“赖”“躲”“逃”等手段抗拒执行,这等于是让法院的判决成了白条。在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赔偿之类的执行案件中,赔偿款迟迟不能到位,就让受害人难以接受到下一步的治疗,只能在病床上痛苦而无奈地等候。

  破解“执行难”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又通过了《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规定了11类100多项惩戒措施,涉及社会生活、经营生产的方方面面。截至今年6月,累计已有749万人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全国法院共限制728万人次购买机票,274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

  限制“老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起到了突出的效果,而一些新措施的试行,也让我们眼前一亮。

  例如,对强制执行过程进行全媒体网络直播,就可以至少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对有钱却不还债的“老赖”形成舆论压力,敦促他们尽快还钱;其二,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法院判决的权威性、依法执行的威慑力得到进一步的确立,警醒更多的“老赖”主动执行法院判决;其三,全程直播对于法院的执行法官等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约束,让他们的执行工作更加文明、更加规范化。

  除了全媒体直播,最近一段时间为了破解“执行难”,各地法院想出来的新招儿还着实不少。例如潢川法院日前出动无人机抓“老赖”;胶州法院首次悬赏抓“老赖”,举报奖金500元起;河南法院为“老赖”定制“失信彩铃”……这些办法只要效果好,都不妨推广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直播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点类似于“游街示众”,可以说是敦促“老赖”的无奈之举。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多一份谨慎。其实,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用“互联网+”的办法治“老赖”,除了直播还有很多招数可以用。

  这是因为大数据和实名制的结合,实际上已经给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利用好大数据的“火眼金睛”,就可以追踪到“老赖”们的任何蛛丝马迹——不论是存钱的过程,还是花钱的过程,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时可以对其进行依法冻结,都不再是一件难事。换言之,做好了“大数据”的充分应用,“执行难”或许就会成为过去式。

  除了“老赖”的惩处机制,守信的激励机制也应该尽快建立起来。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作出部署,要求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尽力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当这样的指导意见逐步落地,当诚信成为“通行证”,失信则会处处碰壁,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爱惜自己的信用,把信用当成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