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山东广播电视台采制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节目“山东超级工程”,聚焦我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40个重大工程。节目从9月15日起将在山东卫视《早安山东》和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两档栏目播出>>【详情
《山东超级工程》介绍>>
为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山东超级工程》系列报道,推荐我省近年来正在推进或已经完成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工程,比如高铁“复兴号”,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等。节目聚焦超级工程的创新性、科技感和时代影响力,通过工程建设见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记录历史进程,向世界展示山东的创造力、中国的创造力。同时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传递出正是一个个建设者个人梦想成真共同凝聚成精彩的中国梦。

导读>>

2017年底,一组关于济南南绕城高速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一排毛玻璃样的路面材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因为这短短的1.08公里的光伏路面,很有可能就是开启未来智能交通的钥匙。

一次大胆的尝试

这项工程最大的难点就在保护光伏电池的材料上:以每天4万辆车的断面通行量、每年10%到15%的交通增长率,专家测算的最终结果是:在15年的设计年限内,这段路需要承受后轴载重10吨的卡车2400万次的碾压。

它将改变未来

1.08公里的光伏路面试运行一百天,仅发电量一项指标就突破了十万千瓦时。如果让山东全省的公路都能发电,一年的发电量可以顶替十四座350兆瓦的热电厂。试想所有的公路都换成光伏路面,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导读>>

“渤海之眼”,最高点达到145米,比伦敦之眼还要高出了10米,成就了我们中国人创造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也缔造了一个现代的浪漫传说,让我们透过“渤海之眼”看见中国创造更美的未来。

高难度的超级工程

“渤海之眼”处于入海口的位置,老河床底下的淤泥层、粉砂层的不稳定性,增加了这个工程的难度。建设团队的方案是对症下药,优化泥浆配比、测试钻机参数,经过近15天左右的反复试验确定了桩基泥浆的各项参数。

中国人创造的世界之最

使用tekla(建筑信息建模)软件,将高空的绝对坐标,转换成地面的相对坐标,在地面上分单元的制作网格,最后实现高空的吊装拼接。最终这项工程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世界上首例编织网格形式、首例无轴式轮桥合一、世界上最大的无轴式摩天轮。

导读>>
级工程“海龙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日照港成为全国首个港口岸线退还生态岸线的实例。试想一年以后的这里,人与鸥一起嬉戏,船与鱼共同遨游,这里是人类和海洋生物共同生存的和谐家园。
46万平米的人工岬湾建成
在每次涨落潮的间隙,“海龙湾”项目的施工人员最多只有两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压缩工作时间并不是偷懒,而是在其他时间,变幻莫测的潮汐运动随时可能把巨石和施工人员一起卷走。
震惊世界的吹填技术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掌握海上吹填技术的国家,可以将沉箱的间距控制在9厘米左右。而在海龙湾,间距被控制在3厘米以内。两个硕大的沉箱之间,仅能够容纳一个手掌的距离。


导读 >>

一条国之大轨,见证大国之轨。从无到有,从空白到领先,“复兴号”以350公里时速领跑世界高铁,创造了一个现代工业奇迹。这里就是名副其实的“动车梦工厂”。
成就被网友赞为颜值爆表的设计
飞龙造型每条棱线长达11米,内部骨架定位精度必须精确到0.5毫米;飞龙的车头由80多块蒙皮组成,形状各异,焊接时既要贴合骨架又要相互平齐。整个车头有3000多条焊缝,长达600多米,相当于绕标准田径场跑一圈半。
自主知识产权凸显亮点
“复兴号”已在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高速列车行业内公认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复兴号”的诞生,让中国从一个最大的市场需求者,转变为行业内最先进技术的掌握者。
导读 >>
126吨,外径16米的世界最大整体轧环——这项超级工程所承载的不只是工业装备的重量,更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一个环接天地的梦想!
中国钢铁人的梦想
轧环的直径,能决定一台风电设备的发电量,一座炼油厂的炼化速度。依靠整体扎环制造能力,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技术也曾一度领先。
轧环中的“世界之最”
126吨,外径16米的世界最大整体轧环——这项超级工程所承载的不只是工业装备的重量,更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一个环接天地的梦想!
导读 >>
一片占地427亩的巨无霸换流站,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工程,它创造了输变电历史上的十项世界之最。能解决山东五分之一的用电负荷,实在了不起。
专业技术领域的最高挑战
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当于100万辆重载卡车的标准煤运输能力。特高压直流输电将西部的清洁能源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损耗,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输电工程的“航空母舰”
特高压输电之所以输送能力强,是因为它有一颗特别强大的心脏,它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容量最大的换流阀。换流阀就相当于心脏的心肌细胞,能帮助电流实现从直流到交流的转换。
导读 >>
有一种膜薄如蝉翼,却贵比黄金,重于泰山。它的缺位导致了中国氯碱工业三十多年受制于美国与日本;一度成为“中国化工人心中的痛”。它,就是被称为氯碱工业的“芯片”——“全氟离子膜”。
一个世界级难题
全氟离子膜制碱法诞生后,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清洁的制碱工艺。据测算,如果采用此项技术,全国每年可节电54亿度,节约标准煤2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38万吨。但制造离子膜的核心技术却一直被美日企业垄断。
8年成就“中国智造”
历经八年间无数次的苦难和坚持,东岳发布离子膜研制成功的消息。这项超级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从此,中国氯碱工业实现了全国产化,30年受制于人的历史被彻底改写。
导读 >>
ESP是指全无头超薄带钢生产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轧钢工艺技术,更被誉为继转炉炼钢、连续铸钢之后的“第三次钢铁工业技术革命”。目前全球范围内ESP生产线有五条,第一条在意大利,其余的四条全在日照钢铁。
桀骜不驯的钢铁巨兽
按照一般的冶炼技术,钢水变成钢卷,轧制是相对分离的工序。ESP就是把连铸和轧钢做了一个完美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板坯自身的热能,让板坯不用换线就能进行连续轧制。
全球最大的热轧薄带钢生产基地

ESP技术在日照钢铁得到了完美转化,日照钢铁也依靠ESP技术完成了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现在,日照钢铁在全球有9000多家终端客户,应该说目前全球最大的热轧薄带钢生产基地就在中国,就在这里。

导读 >>
最新一季的收获报告,德州智慧大棚种植的番茄作物单平方产量达到了75公斤,是传统温室的3倍以上。而用水量只相当于传统种植方式的二十分之一。超级大棚最大化地让农业种植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让在沙漠、戈壁中种植蔬菜成为可能。
超级农业大棚
即使在阴天,智能操控的玻璃顶棚也能找到最好的折射角度把最大的光照提供给植物;假如大棚出现在赤道地区,也可以通过顶棚的反射,不让多余的光进入大棚“晒伤”植物。
“私人订制”服务
植物和人一样,一样的生长环境,它还是会有个性差异。这个气象盒子里面,就会装有温度、湿度传感器,会悬挂在跟植株的头部顶尖,相当于是说给植株配了一个体温表,能够实时的看到植株的一个状态,它是否处于健康的状态。
导读 >>
过去,由于胶州湾的阻隔,青岛东西两岸隔海相望,仅靠环胶州湾高速和轮渡连接,通行时间近两个小时,制约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发展。大桥通车后,青岛到黄岛通行时间缩短到40分钟,新连接线,又把胶州也纳入其中。通过一座桥,把黄岛、胶州、红岛与市区连接起来,实现胶州湾底部城区的一体化。
技术的难点
胶州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这也是我国北方冰冻海域第一座特大型桥梁,涵盖了当时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建桥工艺和技法,移动滑移模架施工就是其中之一。
100年的使用寿命
青岛胶州湾大桥,是我国北方冰冻海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海域海盐量高达30‰(千分之三十)左右,对结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贯穿施工全程的一个技术难点。
导读 >>

过去100年里,人类不断从浅海大陆架储油岩层里采集石油。但是,随着浅海石油储量日益减少,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遥远未知的深海。面对3000米深海所蕴藏的丰富资源,谁率先掌握了深海区能源的开采与应用,谁就率先拿到了未来能源世界的入场券。

海上巨无霸
用于“蓝鲸”四条桩腿与巨大船体连接处核心区域的F690钢板,要能够抵御海水的长年拍打、腐蚀,还要有足够的韧性抵挡骇浪的冲击,这对钢板的质量与韧性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蓝鲸1号”专属的双世界纪录

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从船底到钻井架顶端相当于37层楼高的海上巨无霸历经4年终于完工,被命名为“蓝鲸1号”。2017年5月10日,“蓝鲸1号”成功试采可燃冰,创造了开采时长与产量的双世界纪录。

导读 >>
“海水稻”,并非真正生长在海水里。通常所说的“海水稻”,是指能够在盐碱地里生长,甚至不惧怕海水短期浸泡的“耐盐碱水稻”。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占3.2亿公顷,海水稻的研发是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在沙漠里种水稻
为了种植“海水稻”,让盐碱荒滩变良田,袁隆平团队的“四维改良法”应运而生。它整合了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的技术配套方法,让土壤和作物活起来。
圆一个禾下乘凉梦
2018年5月,种植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这片稻田,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亩产超过了600公斤,远超最初300公斤亩产的目标。这似乎应了袁隆平院士的话:“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导读 >>
2018年5月23日,青岛武船重工的船坞内,一座巨大的装备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外移动。仅是移动20米的距离,就需要5个小时。正在出坞的这座巨大装备,就是人类海洋养殖历史上首座全潜式深海养殖装备——深蓝一号。
超级网箱的诞生

虽然黄海冷水团的环境非常适宜三文鱼的生长。但在距离陆地100海里之外的深远海进行养殖,不仅需要考虑喜怒无常的深海环境,更需克服鲨鱼、甚至台风的登门造访。这就需要一个更坚固、功能更强大的超级网箱。

收获全新的产业集群
深蓝一号是中国人发起的,对深海的一次极限挑战。这项在温带海域进行冷水鱼养殖的超级工程,将开辟出全新的海洋养殖领域,激发出人类获取深海资源的更多可能。
导读 >>
017年4月28日,我国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被派往南沙群岛作业。“海洋石油982”克服了南海百年一遇的风浪、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成为我国又一远距离油气输送重器。而实现这一切的最关键环节就是——海洋深水隔水管。  
一根插入海洋深处的隔水管
海洋钻井平台在钻井过程中需要将海水与钻头隔离,在承受深海压力的同时,控制泥浆密度,抑制突发井喷,还需应对海水腐蚀、浪涌等复杂的海洋环境。在几千米的海底,实现这一切的安全保障就是海洋深水隔水管。
指甲盖大的地方 VS 1.5吨压力
2016年8月25日,在多方的共同见证下,这项历时2年半、先后120多人参与的超级工程终于落下帷幕。我国第一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海洋深水隔水管在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诞生了。
导读 >>
 2018年11月8日,在“集聚新动能 赋能新时代——济高控股品牌发布会”上,汉峪金谷超高层八方觚建筑的名字新鲜出炉,称为“云鼎大厦”。云鼎大厦总高度339米,共计69层,再次刷新了泉城济南的天际线,而且,也突破了山东省内在建超高层建筑的新高度。
一份可视化的三维图纸模型
通过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技术,进行逐项的深化,包括对钢梁钢柱的深化,工人可以通过BIM的图纸,可以更直观化的对钢梁和钢柱进行认识,这样能够确保每一个构件都能够安装准确。
5分钟浇筑320立方米混凝土
施工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免泵送全范围布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首次以联合指挥中心的形式,并利用 “互联网+”、GPS和云技术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现代化组织,创造了瞬时速度5分钟320立方米全国第一的纪录。
导读 >>
20年的时间,小开河灌区从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变成了风景秀美的希望之地。 2017年12月,小开河引黄灌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这也是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首创51公里远距离沉沙输送法
引黄灌溉的这些灌区,沉沙池都选在上游,下游它都是清水了。渠道管理好管理。得保证那个渠道不冲不淤,流速大了渠道冲,流速慢了沙沉下来。怎么不冲不淤呢,这就是一个非常难的和一个课题似的。
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小开河灌区干渠全长96.5公里,涉及滨州黄河北六个县区42万人口。灌区运行12年时,每年的清淤泥沙已帮助村民累计改造土地1500余亩。
导读 >>
鲁南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通道,是山东省“三横五纵”高铁网络中的重要一横,也是山东省内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复杂、沿线人口最多的高速铁路项目。这是一个巨大的超级工程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施工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工程,当属肖家庄特大桥连续梁转体项目。 
困难重重的空中转体
肖家庄特大桥高铁的总长度是301米,主跨是144米,高度是32米,总计的重量是2.5万吨,相当于40万人的重量/整个重量是有15根直径是1.8米,长度15米的桩基础来承担它的总体重量。
完美的空中旋转合拢

按照设计转速,两个梁体光是完成转体就需要花费34分钟。随着两个巨大的T型连续梁进行了完美的空中旋转合拢,这一中国高铁建设史上跨度最大、梁高最高、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最高的大纵坡连续梁转体工程终于顺利完工。

导读 >>
2017年12月1日,一项超级工程在山东济南天桥区的黄河岸边悄然拉开序幕。中铁十四局的建设者们要在这里修建“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
基坑铺“龙骨”
因为黄河岸边松软复杂的地质结构,刚挖好的基坑撑不到一天就要变形。其实不光基坑建设受到影响,这也将是一个贯穿整个工程的关键性问题。
筑起隧道之“盾”
粉质粘土层,细颗粒含量有25微米以下的颗粒含量占到了45%。黏性颗粒含量高盾构掘进过程中,刀盘容易结成泥饼。烧成砖似的很硬的东西,这样就没法往前掘进,中间可能要换刀盘刀具。
导读 >>
浩瀚无垠的海洋,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和能源,走向大洋、探索深海一直是世界各国的梦想。深海既是高科技的舞台,也是技术理论的诞生点。就是在这种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蛟龙’号应运而生。
最大下潜深度
蛟龙号长8.2米、宽3米、高3.4米、载员3人、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自由行动。
实现“三龙”聚首
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之后,“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也同时入驻青岛深海基地。他们组成深海梦之队,探索深海世界。
导读 >>
聚氨酯被发现的80年来,发泡剂技术和市场一直被西方欧美国家垄断。但即使西方最先进的第四代发泡剂仍会产生大量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等氯氟烃物质。几十年过去了,世界各国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现在这种僵局,极可能在山东淄博一所理工大学内被打破。
合成新物质
毕玉遂发现,世界上除了水,还没有其它物质能和异氰酸酯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就是说,研制化学发泡剂的关键技术,就要找到新的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
发泡剂中国造
2018年4月10日,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5亿元人民币,获得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20年除美国、加拿大市场以外的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我国也将从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转变为最先进技术的引领者。
导读 >>
如果把我国最先进的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Ⅲ比作水中的精灵,那承载他的这个庞然大物无疑就是一头钢铁巨兽。这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已经服役23个年头,但仍风采依旧。它战功赫赫,横跨过三大洋、环绕过地球,被业内尊称为“科学之舟”,这就是“大洋一号”。
中国大洋48航次科考
今年7月31号,大洋一号奉命执行中国大洋48航次科考,来自国内24家科研单位的66名科研技术人员以及31名船员从青岛集结出发。航行任务分两个航段,历时100天,航程约1.3万海里
九小时的海底应用
48航次是“大洋一号”在2017年完成重大改装后,第一次执行高强度、长时间的深海调查任务,同时,这次科考任务开始执行新的团队和管理方式,船舶管理和运行保障都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挑战。
版权所有@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