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古渡风情  黄河老村西纸坊村走上了“网红”路
黄河泥陶非遗传承人:把工作室搬到了西纸坊

  七月,正值黄河汛期,黄河泥陶手艺人王超在河边挖了近两个小时,才从泥沙中找出一些精泥。这些精泥经过晾晒、捣碎、揉搓等十几道工序,变成茶具的坯体。
  清晨,伴着鸟鸣,王超将晾晒了5天的坯体放入电炉中烤制,这个过程将持续48小时以上,茶具才可定型。
  王超向闪电新闻记者介绍:“黄河泥陶对茶的吸香性是非常有优势的,和瓷器相比,它对茶的聚香性非常明显的,而且会像紫砂一样,越养越润。”

  王超做陶艺的地方是黄河岸边的古村落西纸坊。上世纪80年代,在老村不远的地方,村民自发淤起了高高的新村台,陆陆续续搬了进去。老房子破败了,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从2015年开始,对旧村进行整修,开发黄河古村文旅项目,王超把工作室搬到了这里。
  王超告诉闪电新闻记者:“黄河水不断地滚滚流过,从源头经过这么多省,经过九曲,逐渐把中国所有的泥土带入下游地区,所以它是一个综合体,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本源。”

独立摄影师:讲述黄河故事

    在王超工作室的隔壁,是傅琨的摄影工作室。傅琨,是长江上游城市四川泸州的女儿,黄河下游城市山东滨州的儿媳,定居滨州之后,拍了13年的黄河,几乎走遍了黄河下游的每一处土地。行走黄河滩,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在傅琨看来已经是自己的一种使命。朝夕相处中,她已经成为西纸坊村的一员。

农家乐老板:每到周末,游客爆满

        在西纸坊,各种艺术工作室达到7个,民宿、文旅项目的发展带火了这里的旅游,村民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小有名气的西纸坊吸引了不少人返乡创业,常年在滨州市区经营餐馆的张文斌回家办起了农家乐,每到周末,游客爆满。“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家干了一段时间,结果还行,买卖挺忙,就开始按照酒店规划设计农家乐,就慢慢地开始干了。”张文斌说。

黄河沿岸:千里绿色产业长廊蜿蜒展开

  如今的西纸坊,黄河古村民宿、特色农家乐、陶艺坊、游学项目错落有致,一个以黄河文化为底蕴的文旅生态圈正在形成。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结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山东沿黄7市9县编制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11个县区规划投资83亿元,建设39个产业园区,一条千里绿色产业长廊正沿黄河蜿蜒展开。

  东平县在每个搬迁社区附近同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制鞋、服装、童车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2400多名滩区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梁山县,搬入新居的百姓既可以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种植大棚,也可以到附近家居产业园务工。
  在齐河县黄河北展区,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博物馆群,一系列旅游度假项目正在勾勒出63平方公里的黄河国际生态城;让盐碱地变米粮川,二十多个国家级科研团队正在东营开展农业科技攻关;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如火如荼,时隔60年,“黄河牌”重卡王者归来,中国重汽再续民族品牌传奇……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河滩区迁建五大类工程齐头并进、高质高效,累计投入350亿元,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显著提升,布局建设39个特色产业园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确保了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实现了可发展、能致富,为脱贫攻坚树立样板,趟出路子。

      闪电新闻记者 朱伟伟 编辑 刘雨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