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寿光模式”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齐鲁网     时间:2020-11-30

  一县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

  这是寿光坚持的理念。

  寿光,是乡村振兴的良田沃土,一直以蔬菜产业化为引领,带动工业、服务业齐头并进,引来观摩者无数。

  2019年11月,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里熙熙攘攘。“5天的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开阔了思路视野,回去后我们要找准农业农村发展定位,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来自西藏日喀则市、贵州余庆县等地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在这里顺利结业,颇有感慨地说。

  为什么来寿光?答案正在于寿光独特的蔬菜产业优势。近年来,山东寿光市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通过培训村党组织书记、输出种植技术能手、援建现代农业园区,为助力打赢全国精准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寿光力量”。

  培训村党组织书记

  寿光经验传出去

寿光三元朱蔬菜大棚园区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群体是村级带头人。近年来,寿光市依托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高标准建设寿光农村干部学院,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精心设置了领办合作社、产业脱贫等系列课程,通过邀请典型村带头人授课、到先进村现场学习、到农业园区参观等方式,让贫困地区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片。

  这些村级带头人像蒲公英一样,将在寿光学到的致富经验播撒到全国各地。

  援建现代农业园区

  企业带动致富快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遵义调研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走进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智能温控展示大棚。临别时,他对来自山东寿光的企业负责人说:“我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中你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大棚不错,希望继续努力。”该园区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方式,带动15个贫困户、160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5000元。

  近年来,寿光市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与山东莘县、重庆开州、江西赣州等地开展扶贫协作为载体,组织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九丰农业集团、恒蔬无疆农业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到贫困地区建设农业示范园区,从大棚建设、种苗培育、种植管理、蔬菜销售等方面整体输出“寿光模式”,以蔬菜产业带动脱贫致富。

  “世界屋脊”上的“寿光绿”

  2017年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摘帽”

  蔬菜,曾长期是西藏的稀罕物。即使是20多年前,蔬菜在西藏仍严重匮乏,主要靠外运。那时的西藏,有“菜比肉贵”的说法。

无人机航拍白朗县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博览园。(图片来源:新华社)

  1998年,在山东济南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日喀则市白朗县开始建设大棚,试种蔬菜。“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然而最初,当地老百姓没见过大棚,对种菜也不认可。“赔了算我的,卖了钱是你们的。”耿直的山东技术员张际明回忆,“连怎么摆摊卖菜,怎么称菜看准星,都需要现教。”

白朗县蔬菜技术培训中心负责人张际明在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区育苗大棚内看护菜苗。(图片来源:新华社)

  就这样,老张在当地的徒弟越来越多,白朗蔬菜种植越来越成规模。白朗县引入山东蔬菜产业的先进技术,探索发展高原蔬菜产业,现已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如今,普通百姓都能吃上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白朗也正成为高原果蔬设施栽培的创新基地和技术输出基地。节能温室、计算机控制、密植矮化技术……来自寿光的孟德利带着参观者们走进温室,兴奋地介绍其独家研究、适合高寒地区的新技术。

  当前,蔬菜产业成为西藏脱贫的重要抓手。2019年,西藏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9万亩、产量达97万吨,夏秋主要城镇蔬菜自给率已达85%以上,冬春自给率也有65%左右。仅白朗县,就有4000多人靠果蔬增收实现脱贫。2017年,白朗县就在西藏县(区)中较早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

  贵州铜仁市万山区

  2018年“摘帽”退出贫困县

  “中国汞都”曾是贵州铜仁万山的标签。然而随着资源枯竭,万山经济一落千丈,数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上。多年来,万山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艰难地寻求替代产业。

  2015年,万山从寿光市引进九丰农业,为万山产业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动力。当地建设了占地3000亩的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让村民就近就业致富,辐射带动贫困户近6000人。2018年,该区正式“摘帽”退出贫困县。

  万山区高楼坪乡大树林村,曾经土地撂荒、杂草丛生,村民不得不远走异地他乡打工养家糊口。当地政府从寿光引进九丰农业,打造了农业博览园,建成了智能观光大棚、花卉大世界、候鸟小木屋养老中心。此后,雨后春笋一般新建的小洋楼取代了低矮的农房,乡亲们纷纷返乡就近开办了“农家乐”近100家。

  大树林村的变迁只是万山区的硕果之一。传统农业不再是简单“四季歌”,建成13.8万平方米的蔬菜生产大棚,将成为集蔬菜种植、智能观光、生态养老为一体的山地生态农业示范综合体,可种植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等200余个蔬菜品种,年产优质蔬菜6.6万吨。这里正引领万山建成西南片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当地优质农产品已经走进了北京、贵阳、长沙、昆明、厦门、南京等大城市,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健康菜、放心菜。“武陵菜都”的正茁长成长。

  山东老乡扎根江西赣州

  助贫困户增收 蔬菜远销海外

  赣南脐橙,远近闻名。这对赣州来说,是当地首个百亿产值的富农产业。然而近几年,赣州大棚蔬菜的发展也逐渐为当地开辟出了“致富路”,成为农民“摇钱树”。

  2015年,张向江带着家乡寿光的规模农业团队来到江西赣州,在当地推行“百千万工程”,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互利共赢发展机制,打造“一乡一品”特色农业。目前,他的铭宸农业已带动当地建立蔬菜合作社超150个,带动超过7200户的贫困户种植蔬菜。贫困户实现年户均增收15460元。

  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改变了当地稻谷的传统,正逐渐改善着当地农产品种植结构,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同时,借助毗邻赣州港,张向江的团队成功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当地生产的蔬菜60%已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匈牙利等国。

  就像当年三元朱村播种下“绿色革命”的火种一样,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早已成燎原之势,传遍全国。北到黑龙江省五常市红旗乡的“冬季温室大棚”,南到南沙永暑礁的蔬菜繁育基地,西到贵州省遵义市的“枫香速度”,寿光蔬菜产业化经验传向全国,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带动了八方百姓增收致富。

  “一县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寿光市还在坚持着这一理念,不搞技术封锁,发挥蔬菜产业优势,为助力脱贫贡献着“寿光力量”,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光样板”。(综合齐鲁网、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经济网等)